央廣網濟寧2月29日消息(通訊員姜國樂 呂光社 孟一)從核對復工人員健康管理臺賬,到檢查生產車間、食堂、宿舍、進出口卡點等公共區域的消殺情況,再到督促企業將手翻蓋垃圾桶換成腳踩式的垃圾桶等細枝末節……2月25日一大早,作為“駐廠防控醫務工作者”,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柳行分院醫生劉紅艷到伊頓工業(濟寧)有限公司照例“上班”,她趕在公司員工上班之前來到廠區,督促企業做好各項防控。
企業復工復產,做好疫情防控是首要前提。濟寧市高新區選派30名醫務工作者,組建15支小分隊,包保聯系104家重點企業。2月12日以來,劉紅艷幫助伊頓建起了完善的防控管理方案,她說:“公司員工這么多,每一個小細節都不能疏忽、放過。”
2月10日,伊頓開始復工復產,240名職工回到生產一線上班,因為缺少防疫消殺經驗,如何做好防疫企業其實并沒有底。伊頓運營經理張琳直言,濟寧市高新區向企業派駐“駐廠防控醫務工作者”如同“及時雨”,現在企業可以安心生產了。
像抓好復工復產企業防控一樣,濟寧市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頭等大事牢牢抓在手上,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成立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研究推出18條疫情防控措施。在疫情防控關鍵期,山東省濟寧市嚴格實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硬核”措施,同時強化“疑似從有”、擴大排查范圍、隔離觀察時間點前移、集中隔離等辦法,從嚴從實從快筑牢織密防控網。
社區、村莊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點。濟寧市全力查找社區、村莊等基層防控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點,發揮社區、村莊網格員的優勢,讓網格員就地轉換角色,成為社區疫情防控一線的重要力量。
2月25日早上7點,濟寧市兗州區小孟鎮肖家王子村網格員張慶國就來到了村口的檢查點執勤,“您好,請出示出入證、身份證”“您,請配合量下體溫”,這一天,這兩句話他不知說了多少遍。
肖家王子村位于濟寧市兗州區和泰安市寧陽縣來往的交通干線——濟陽線附近,來往人員多、車輛多。疫情發生后,張慶國迅速投入到防控一線。從檢查點值守執勤,到發放疫情防控明白紙,再到走街串巷勸導村民不要聚集和閑聊,事無巨細,他全程參與。
像張慶國一樣,濟寧市兗州區930名網格員身兼“排查員、收集員、宣傳員、組織員”等不同角色,積極開展防疫宣傳、入戶信息采集,全力做好外來人員排查登記、流動人員管控追蹤和密切接觸者日常管理等工作。
為強化社區防控力量,濟寧市還從市直各部門單位分2批抽調1426名機關黨員,組建109支黨員先鋒隊,到社區一線助力疫情防控。曲阜市、鄒城市等縣市區動員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到卡點協查檢測,到村莊義務消殺,到社區宣傳引導、心理咨詢,與社區干部群眾一起構筑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濟寧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創新優化招商引資方式,開展“不見面招商”“線上招商”。2月13日,采取線上“屏對屏”方式簽約,網易(濟寧)聯合創新中心項目、雙林集團新型自動變速器生產基地項目等13個產業項目落地。2月20日又通過“主會場+項目現場視頻連線”的形式,舉辦“四個一批”項目建設攻堅一季度集中開工儀式,總投資418.6億元的107個項目同時開工,吹響了復工復產的集結號。
為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遇到的難題,濟寧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24條”舉措,開通了“7712345”企業服務熱線,第一時間解決企業反映的用工、資金、疫情防護物資、物流運輸等實際困難;制定“八五四”企業復工導則,一企一策,規范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對山東省重點項目、省優選項目、專項債券項目實行“一企一案”、臺賬管理;成立專項工作組,建立規上工業企業“一對一”聯絡員服務機制,促進企業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截至2月23日,濟寧市規上工業企業已復工復產1679家、占規上企業總數的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