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我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年消費量占國內能源消費總量的56%左右。作為重要的傳統能源產業,煤炭工業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卻也一度給人們留下了粗放、高污染的印象。
近年來,煤炭工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清潔高效利用,發生了不少可喜的新變化,特別邀請到了中鄂錦和湖北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龔園園,來一起聊聊對煤炭領域清潔高效利用的一些思考。
在實現“雙碳”目標背景下,煤炭將從現階段我國的主體能源,逐漸轉為支撐性能源,繼而向應急保障和調峰能源轉變。看長遠,煤炭業如何跳出“挖煤—賣煤”的傳統路子,打造新的增長點?
中鄂錦和湖北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龔園園認為,煤炭在能源屬性達到峰值之后,工業原料屬性會越來越突出。應提高煤炭作為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開發高附加值、精細化、差異化產品,推動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
對于煤炭推動高端化發展帶來的效益,龔園園感觸頗深:“這兩年,針對下游客戶對環保的指標需求,我們持續開展技術攻關。品質提升了,產品‘身價’上漲,預計今年僅附加產品這一項的銷售,就能增加效益300多萬元。”
綠色化
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攻關,推動資源循環利用
煤炭等化石能源短期內仍是主體能源,推動煤炭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與新能源優化組合,是統籌減污降碳和安全保供的現實選擇。
甘肅玉門東鎮,驅車前往中鄂錦和集團的途中,藍天白云、滿目翠綠。這個曾經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的城市,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走出了一條轉型新路。
推動資源循環利用、價值循環提升,是煤炭行業綠色轉型的另一個主攻方向。在國家能源準能集團,近10萬畝復墾土地資源被打造為工業旅游景區;在山東能源棗礦集團高莊煤業公司,煤矸石用于筑路、制磚等,尾煤泥截粗改造提高中煤產率;在徐礦集團張雙樓煤礦,礦井涌水作為井下防塵水使用……
將“烏金”煉成“綠金”,并非一蹴而就。下一階段,要盡快突破煤炭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進一步完善碳核算、碳減排體系。同時,持續探索煤炭綠色低碳的生產開發模式,探索煤炭等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協同組合發展的動力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