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渝鄂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投產2周年。”國網湖北直流運檢公司運維中心主任張昕,回想起在宜昌換流站當站長的日子有感而發,“當時沒有運維柔性直流換流站的經驗,籌建新站的同志們大部分都是從常規直流換流站里抽調過去的,大家個個英勇善戰,還記得我們在站門口身著紅馬甲、簽訂安全生產承諾書,心中的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渝鄂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是世界首個投入商業運行的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于2016年12月核準,2017年5月開工建設,2019年7月1日全面建成投產。該工程分為南北兩個通道,位于渝鄂斷面張家壩至恩施、九盤至龍泉500千伏輸電通道上,分別為±420千伏施州換流站和±420千伏宜昌換流站。
工程投產后,通過2座柔性直流背靠背換流站,川渝斷面雙向輸電能力大幅提升,電力輸送容量達到500萬千瓦,解決了川渝和湖北、湖南、河南、江西之間500千伏跨區長鏈式電網存在的穩定問題,在優化川渝電網與華中電網格局、促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電網科技水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投運以來,華中電網與川渝電網共通過該工程南北通道交換電量超過201.3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約2006.6萬噸,為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從“0”到“1”,柔性直流技術不斷鉆研
2018年4月,國網湖北直流運檢公司第一批籌建人員分赴施州、宜昌換流站建設工地,開展土建、設備安裝、驗收等各項生產準備工作,生產準備組里有從常規直流換流站里抽調過來的,更有剛畢業的高材生,雖然他們對直流輸電技術有著系統的掌握,但由于前期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新站籌建工作舉步維艱。
“目前沒有可供參考的柔直換流站運維管理經驗,面對全新的領域,一切只能依靠自己。”回憶起無數個一頭扎進設備資料的夜晚,該工程南通道±420千伏施州換流站現任站長宋宇感慨,“技術越來越先進,用老道的經驗吃透新的設備,才能讓新技術不新,舊經驗不舊。”
不僅存在技術難關,籌建環境也面臨著挑戰,施州換流站位于恩施邊遠縣城且海拔較高、濕氣重,條件艱苦。“籌建期間,拿到現場的圖紙一會就濕潤了,住宿條件有限,洗好的衣服一個星期都干不了,實在是太潮濕啦,后來換流站綜合樓建好后,工作和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施州換流站“95后”青年員工王尊回憶。
在渝鄂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生產準備現場,施州換流站黨支部和宜昌換流站黨支部持續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同志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領籌建的同志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2018年12月,施州換流站運維檢修人員封閉在站內長達2個多月時間,白天黑夜連軸轉,圓滿完成驗收調試工作,不僅考驗著人員的身體素質,對于心理素質也是一項重大的挑戰。有了施州換流站的經驗,該工程北通道±420千伏宜昌換流站驗收調試工作緊跟其后,2019年3月開始帶電調試,于2019年7月1日完成試運行投入商業運行,至此,渝鄂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全面建成投產。
“在渝鄂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施州、宜昌換流站籌建的隊伍里,半數以上都是年輕人,他們不怕吃苦、克服困難、靠著鉆研和摸索,成功探索出一條柔性直流運維檢修之路。”看著每天成長的柔直青年隊伍,±420千伏宜昌換流站現任站長肖旭光欣慰地感慨。
從“1”到“100”,優質運維指標護航聯網
“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可控性更好、適應性更強、運行方式更靈活、技術更先進,是當今電網科技領域革命性和挑戰性的一項嶄新技術,在新能源消納和智能電網建設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國網湖北直流運檢公司運維檢修部控保及換流閥檢修管理專責戴迪介紹,“由于前期柔直換流站實際運行情況不夠理想,渝鄂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南、北通道換流站又是連接華中、西南兩大電網,在前期沒有成功案例的情況下,存在較多質疑和顧慮。”
施州、宜昌兩座換流站分別π接在該工程南、北通道上,其中施州換流站站外,有一條備用線路。“實際運行情況在投運前都不清楚,當年首次將背靠背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電壓等級和輸送容量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大家心里沒底,投運后一旦發現問題,可以通過備用線路恢復交流連接。”時任±420千伏施州換流站站長饒磊說,“但工程投產后,施州、宜昌兩座換流站運行指標非常好,超過了常規直流的運行指標,作為首臺首套工程,實屬不易。”
據饒磊介紹,在柔性直流換流站籌建期間,運維檢修人員認真跟蹤現場土建及設備安裝等情況,發現并督促整改缺陷超萬條,杜絕工程帶風險投運。國網湖北直流運檢公司接站以后,不斷探索柔直運維檢修模式,持續完善規程編寫,并深度開展設備隱患排查,最短時間爭取了主動權,設備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
2020年9月,國家能源局到±420千伏施州換流站調研渝鄂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安全運行情況,該工程良好的運行狀態讓能源局調研組對柔直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同年12月,該工程獲得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進一步印證了該工程意義重大。
“正是由于換流站內值守的運維人員將豐富的常規直流運維檢修經驗結合到柔性直流運檢工作中,每天嚴密監視、精益運維,才確保工程設備處在最佳狀態,為華中與西南跨區電網筑起一道堅固的電力長城。”饒磊說。
從“100”到無限,寶貴運檢經驗源源輸出
“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對電網友好,對跨區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來自國網湖北直流運檢公司±420千伏施州換流站的李瑤,在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示范工程開展技術培訓時講到,“柔性直流是新一代的直流輸電技術,較常規直流控制更為靈活,電能質量更高,很好解決了常規直流存在的換相失敗、潮流反轉不方便等缺點,并且其配套換流站占地更小。”
2018年7月,“90”后李瑤在大學畢業后就分配到±420千伏施州換流站開展新站籌建及調試運維工作。2020年11月,李瑤前往國網冀北檢修公司開展技術幫扶,帶去了湖北直流換流站的運維管理經驗,為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示范工程的順利投產提供了幫助。
2021年6月,在國網技術學院,參加過±420千伏宜昌換流站籌建的“90后”汪昊正在課堂上傳授直流換流站運維技能。“柔性直流輸電相比于常規直流輸電,可依據電網的需求,靈活快捷地改變電能輸送大小和方向。背靠背聯網不用新建直流線路,只需在換流站內加上整流逆變裝置,即可實現區域電網的分離、可控。”在得知汪昊參加過渝鄂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籌建后,學員們爭相了解柔性直流背靠背的相關知識。
渝鄂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投運以來,國網湖北直流運檢公司積極總結前期各項工作寶貴經驗,提煉出一套涵蓋生產準備、設備跟蹤、驗收調試、運維檢修等內容的通用模式和標準,并持續對外進行技術幫扶,交流專業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以幫代培、以幫促學,實現從“輸血”到“造血”轉變。在此過程中,該公司培養儲備了一批背靠背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尖兵,為該項技術在國內遠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相隔近2000公里,但我們責任與使命一致,精益運維,加強站內設備巡視,確保跨區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全力做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保電工作!”6月30日,在±500千伏阜康換流站,李瑤通過視頻連線施州換流站,與同事們一起為保電工作打氣助力。